你做的毎件事都是你的「名片」 沐沐

你不經意的一個行為,也許以為別人看不到,其實有人已經默默給你貼上了標籤;或許這個標籤很快隨風而去,也或許這個標籤代表了他眼中「全部的你」。

一個朋友跟我講過他的一個經歷。三年前他剛開始工作,家裡急需用錢,他找當時的部門主管商借,主管只是簡單問了幾句,直就接從個人帳戶轉了十萬借他;一年之後,這朋友把借的錢還了。還錢的時候,主管問他:「你那時候才剛入職三個月,只是基層職員,知道我為什麼願意把錢借給你嗎?因為我有個女兒,她貼在臥室牆上的照片裡有你。」

原來主管的女兒在大學期間,曾經去特殊教育幼稚園做過幾次義工,當時也還在大學讀書的這個朋友是那個義工小分隊的領隊;他每週組織帶領活動,其他隊員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不定期去參加,領導的女兒去過五次,五張義工合影的照片上,都有這個朋友。

主管說,剛入職一周後他就發現了,也跟在國外讀書的女兒確認過;他認為這個年輕人做了兩年義工,都沒有向任何人「炫耀」,踏實又善良,人品不會差,所以二話不說願意把一筆不算少的錢借給他。
聽這朋友說完,我又想起一件事。有個同學去一家地產公司面試,和人資主管相談甚歡;雖然嘴上說讓朋友回去等通知,但已經明確暗示他被錄用了。臨走時,這位人資主管說:「有時候跟一個人喝一杯茶,就知道是不是想要找的人;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都是你的名片。」這話說得確實有道理!一個人是誰,並不是他的簡歷和名片上寫了什麼,而是他的所作所為;一些或大或小的事,也許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品行和修養,但是在旁觀者眼中,一個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代表這個人的全部。

還聽過兩個真實的故事,一個在試用期中的男孩因為先拿走兩盒會議訂的便當被公司主管看見,於是還沒到試用期滿就被解職了。另外一個很注重細節的教授在面試研究生時,看到一個學生穿著太邋遢,直接對他說:「既然你不重視這次面試,我們也不需要重視你,你出去吧。」雖然這兩件事都只因為細節而否定一個人的行為,也許有不恰當之處;但是那兩個男孩也有點「咎由自取」,他們用行為與表現親手給自己的名片上畫了一個大大的「×」,與機會失之交臂。

不管是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用自己的觀察來判斷一個人,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好的壞的,都是你的「名片」;不要低估周圍人的判斷力,認真的對待自己做的事和每個言行舉動。也許你以為沒人看到的時候,有人已經給你貼上了標籤;或許這些標籤很快隨風而去,或許,這些標籤會一直跟著你,牽動影響你的未來。

有人說「所謂教養就是細節」,每一個行為舉止,每一個言談話語,都是「教養」;而每一次猜疑舉動,每一次失控表現,都是在親手塗毀自己的名片。細節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否定一個人;不要驚訝一個人給予你的肯定和信任,那是你自己用認真和努力爭取來的;更不要埋怨別人用一件事否定你,只能怪自己給了別人否定的機會。

中國傳統文化說,君子講究「慎獨慎行」,就是「即使沒有人看到的時候,也要做最好的自己」。你認真的看待人生這張名片,那麼這張名片也一定會為你帶來想要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