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簡單愈接近真理的「奧卡姆剃刀原理」 林文政

ladybug-1533227
4世紀英格蘭位在奧卡姆(Ockham)當地的哲學家威廉(William)提出了一項「奧卡姆剃刀原理」(Occam’s Razor),認為「愈簡單,往往愈接近真理」;他告訴人們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後來,也有人把「奧卡姆剃刀原理」稱為「樸素原則」,指出「當人們可以用比較簡單的方法處理事情時,千萬不要將其複雜化」,需要理性甚至無情的剔除所有多餘的累贅。

中國「史記」中記載過一段周公與姜太公之間的故事,或可更清楚說明「奧卡姆剃刀原理」的含意。周成王時代,周公和姜太公分別被分封到魯國和齊國,當時周公攝政,由兒子伯禽代理;姜太公到齊國五個月後,就向周公報告國內政事已安排妥當,周公問:「怎麼這麼快呢?」姜太公說:「我只是簡化了政府組織、君臣禮儀,對百姓的規範都依循當地的風俗和習慣,所以政治局面很快便得到安定。」

而伯禽到了魯國三年後,才向周公回報政事已安排好了,周公問:「怎麼那麼慢呢?」伯禽說:「我革除了百姓的風俗習慣,改變了朝中的禮節與制度,如果人民家有喪事,必須服喪三年。」聽完後,周公說:「看樣子魯國的後代終將會向齊國稱臣吧!處理政事如果繁瑣而不能簡易,百姓就不會親近君主;只有平實、簡單的規範,百姓才願意親近、歸順君主。」

後來,周公的預言果然成真,因為姜太公主齊政之後約過了十代左右,齊桓公成了春秋五霸的首霸,國力已遠超過當時的魯國,而這樣的落差一直從春秋持續到戰國。
根據「史記」所記載的這個故事來看,姜太公治理齊國就符合「奧卡姆剃刀原理」,是一種化繁為簡、因地制宜的管理方法;這種會影響國家百年大計的治理方法,算是一種管理的「除法」。而周公兒子伯禽的管理風格,卻是化簡為繁、違逆民情的管理方法,這算是一種管理的「乘法」。雖然現今我們無法精確理解當時伯禽用了三年,以較繁複的制度來治理國家,是否是必要的手段;但以周公對兩國未來國力強弱的評斷來看,周公似乎也不太認同伯禽採用繁文縟節做為治國方策,並因此準確的預測出兩國未來發展的結果。

伯禽所規畫的治國方策未能依循魯國的國情和民情風俗,重新設計一套複雜的禮儀規章,因此人民需要長的時間才能適應;甚至可能因為制度過於複雜,而無所適從或陽奉陰違,所以說「把事情變複雜是很簡單的」。而齊國姜太公的治國方針,是根據齊國的現狀和人民需求來設計的,制度簡單扼要,所以易於落實;禮儀簡單明瞭,所以人民易於遵循。這樣做看似簡單,然而為政者卻需要用許多心思去深刻了解社會現象和人民需求才行,所以說「把事情變簡單是很複雜的」。
萬事萬物的原理就是要「略而不繁」;事情的本質通常是簡單明瞭、純真質樸的,所以「奧卡姆剃刀原理」也可視為「化繁為簡」的原理。而近年來科學界也多以這個原理來判斷理論的優劣;例如有兩個可獲得相同結論的理論同時存在時,相對於複雜的理論,簡單的理論會更受歡迎與採納,因為「愈簡單,往往愈接近真理」。

本文作者林文政為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勞資關係與人力資源管理」博士,現任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副教授